鷺江時評:對標對表建新功
記者 林愛玲 攝
“鴛鴦樓”大多坐落于現(xiàn)在的思明區(qū)筼筜街道振興新村。記者 陳理杰 攝
“鴛鴦樓”,是廈門上世紀八十年代大齡新婚夫婦難忘的記憶。 記者 陳理杰 攝
口述人
蔡國煙(退休新聞工作者)
“‘鴛鴦樓’的建造是時代的特殊產(chǎn)物。但‘鴛鴦樓’確實可以說是當時廈門市政府為群眾辦實事,富有人情味的一個具體體現(xiàn)?!辈虈鵁熣f。
廈門網(wǎng)訊(海西晨報記者 林愛玲)明天就是“5·20”了,和許多城市一樣,廈門又將迎來一波結(jié)婚登記高潮。不管在什么年代,結(jié)婚成家,婚房都是頭等大事。和當下選購商品房作為婚房不同,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廈門有一種名叫“鴛鴦樓”的“政府福利婚房”,是那個年代大齡新婚夫婦難忘的集體記憶。而這些“鴛鴦樓”,大多坐落于現(xiàn)在的思明區(qū)筼筜街道振興新村。
作為曾經(jīng)的新華社駐廈記者,蔡國煙曾于1986年對廈門“鴛鴦樓”的情況進行獨家采訪。本期“口述廈門”將通過他的口述,講述上世紀八十年代廈門大齡新婚青年的“婚房”往事。
市政府撥資金建“鴛鴦樓”
“ 福建省廈門市政府為大齡青年興建住宅樓,使700多對大齡青年結(jié)婚有了新房……”這段文字來自新華社一篇題為《廈門為大齡青年建住宅 700多對“鴛鴦”有新房》的新聞報道,刊登于1986年2月16日 的《人民日報》和《福建日報》。這篇報道正是蔡國煙當年關(guān)于廈門“鴛鴦樓”的報道。
“1986年春節(jié)期間,我了解到市政府為大齡青年建婚房的情況,就進行了調(diào)查、采訪?!碧崞?0多年前的這篇報道,蔡國煙記憶猶新。他說,1986年2月6日到13日,他走訪了廈門市總工會,采訪了市總工會女工部部長楊美汝等相關(guān)負責人,并到“鴛鴦樓”實地走訪了入住的大齡新婚夫婦,前后花了一個星期左右,才完成這篇報道。
在采訪過程中,蔡國煙了解到, 1984年中央提出全社會都要關(guān)心大齡青年婚姻問題后,廈門決定興建這種住宅樓。時任市委書記陸自奮親自開會動員,認為是社會的需要、人民的需要。市里規(guī)定,凡女方年滿28周歲已登記結(jié)婚者,只要雙方家庭擠不出房間、雙方單位沒條件蓋房的,都可以申請住房。為了落實這項規(guī)定,市總工會、建委、房管局、婦聯(lián)、團委等單位聯(lián)合組成分房審批小組,對申請人的原住房情況逐個進行核實。
蔡國煙告訴記者,從1984年到1985年的一年多來,廈門市政府投資300多萬元,先后建成198套“鴛鴦樓”新房供結(jié)婚的大齡青年住。申請新房的人中以在職青工為主,也有少數(shù)青年個體戶、待業(yè)青年和殘障青年。
解決大齡青年婚房問題
在采訪過程中,蔡國煙向記者透露了當年采訪的更多細節(jié)。“為什么會出現(xiàn)‘鴛鴦樓’呢?”蔡國煙說,在上世紀80年代,商品房還尚未出現(xiàn),廈門除了僑房、私房外,大部分住房都是公房和單位宿舍。一套兩居室住上五六口人是非常普遍的情況。“家庭住房緊張,擠不出單間給青年結(jié)婚用,讓許多青年尤其是大齡未婚青年及其家人非常頭疼?!辈虈鵁熣f。
蔡國煙告訴記者,根據(jù)當時市總工會女工部部長楊美汝的介紹,據(jù)當時市總工會42個行業(yè)19個單位統(tǒng)計,粗略推算,當時全市約8000多名大齡青年在職,加上未入工會組織的個體戶、待業(yè)青年,約1萬人,占全市(城區(qū))人口0.4%。其中,男性占約80%,女性占19.7%(調(diào)查數(shù)),28-35歲年齡段占84.6%。蔡國煙翻出當年的采訪記錄本,指著上面的數(shù)據(jù)告訴記者,大量的晚婚晚育大齡青年無房結(jié)婚,成為當時一個較為突出的社會問題。
“鴛鴦樓”政策實施后,市總工會組織兩批共103對大齡青年舉辦集體婚禮,遷入新居。
根據(jù)蔡國煙的筆記,“鴛鴦樓”面積平均每戶30平方米,房間的朝向、層次靠抽簽而定?!白魯?shù)共有197對,月租金0.10元/m^2 。除了面向在職青年提供外,也向適合條件的大齡未婚青年如個體戶、待業(yè)青年提供?!辈虈鵁熣f,當時單位分房都要5年以上老職工才能參加評選,青年職工工齡不夠長,評不上,但“鴛鴦樓”的出現(xiàn),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這種情況。另外,有6對個體戶大齡新婚夫婦也入住了“鴛鴦樓”。
“享受到‘鴛鴦樓’的福利,青年工人工作更安心。”蔡國煙說,“這些大齡新婚青年的家長、親友對政府是十分感激的?!睋?jù)他了解,當時廈門編織廠有4對殘疾大齡青年,就有3對評上了房,都寫了感謝信。
此外,各單位響應(yīng)號召,在自建的宿舍中,也先安排給大齡青年用于結(jié)婚共544套房子。
“鴛鴦樓”背后人情味濃
蔡國煙還與記者分享了當時采訪的趣事。1986年2月,為了完成這篇報道,他前往振興新村,準備采訪幾位入住的大齡青年新婚夫婦。因為正值春節(jié)期間,屋主多外出走親訪友,他連續(xù)敲了幾次空門。最后,他隨機敲響了振興新村某棟502室。門開了,一對青年夫婦熱情地接待了他。
男主人名叫陳禮興,是市搬運公司機修廠四級工;女主人名叫周麗玉,是開元消防器材廠三級工。“他們非常熱情,捧出蜜餞、糖盒請我吃。因為天氣寒冷,見我凍得臉青,還泡咖啡給我暖身。我說,‘恭喜你們!’新娘笑道:‘謝謝’!”蔡國煙向記者回憶起當時的情形。 這對夫婦分到的是一房一廳,面積31平方米,有灶房、廁所、陽臺等,房租每月3元多。室內(nèi)有彩電、洗衣機、沙發(fā)、掛鐘、吊燈等,布置得很溫馨。
陳禮興告訴蔡國煙,他父母都是工人,一家有兄弟姐妹7人,除兩個妹妹出嫁以外,全家7個人擠住在30多平方米的老屋。搬運公司蓋房不多,他快40歲了,談戀愛4年了,因為住房沒辦法解決,一直拖到分到了鴛鴦樓才成婚?!斑@次,照規(guī)則分房,用抽簽的,很公平,真‘照起工’!”陳禮興這么告訴蔡國煙。
后來,在那篇報道中,蔡國煙這樣描述這對新婚夫婦的情況:“春節(jié)期間,記者到住進樓房里的一對新婚夫婦家做客。新郎快40歲了,是搬運公司的機修工。新娘也30歲出頭,是一家集體企業(yè)的工人。兩人相愛了4年之久。但過去由于男方一家7口只住了一間房子,他們遲遲不能結(jié)婚?,F(xiàn)在,他們兩人住的是一套一室一廳,面積為30多平方米的房屋??粗F(xiàn)在寬敞的新居,新娘抿著嘴笑了?!蓖高^文字,仍能感受到當年那對大齡新婚夫婦的喜悅之情。
一間小小的房間就能讓一個人、一個家庭獲得巨大的幸福感和滿足感。蔡國煙告訴記者,“鴛鴦樓”是上世紀80年代的特殊產(chǎn)物。但它的出現(xiàn),可以說是當時廈門市政府為群眾辦實事,富有人情味的一個具體體現(xiàn)。
- 22-01-012021感動廈門十大人物推薦人選嚴永紅:英勇跳海連救
- 22-01-01我心目中的廈門地標、我心目中的廈門品牌兩大重磅策劃圓
- 22-01-01我市開始征集開拓國內(nèi)市場計劃項目 截至今年1月31日
- 22-01-01廈門疾控發(fā)布健康提醒:自河南洛陽入(返)廈人員請主動
- 22-01-01我市小學初中生 今年寒假可托管
- 22-01-01今起20天 地鐵體育中心站站臺換乘通道臨時封閉
- 22-01-01廈門第二實驗小學舉辦“成童禮” 別樣迎新年
- 22-01-01新年新規(guī)來了!事關(guān)您的“醫(yī)食行學”
- 22-01-01市疾控中心:元旦假期 這份健康出行攻略請收好
- 21-11-05漳州港至廈門火車站8日起開通專線 單程活動價19.9元/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