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史以來最古老人類面孔復原
科技日報訊 (記者張夢然)據美國趣味科學網8月1日報道,巴西和德國研究人員制作了一個45000年前古人的面部近似模型,據信她是迄今為止進行基因測序的最古老的現代人類。
1950年,考古學家在捷克的一個洞穴系統(tǒng)深處發(fā)現了一個被切斷的頭骨。由于頭骨被分成兩半,研究人員當時得出結論,遺骸屬于兩個不同的個體。然而,通過幾十年后進行的基因組測序,科學家們得出結論,該頭骨實際上屬于同一個人:一位生活在45000年前的女性。
DNA進一步分析顯示,她的基因組帶有大約3%的尼安德特人血統(tǒng),這組基因組也成為有史以來測序的最古老的現代人類基因組。
盡管人們對這位女性的遺傳學信息了解甚多,但對她的長相卻知之甚少。最新發(fā)表的一篇在線論文則對她可能的外貌提供了新的見解。
為了創(chuàng)造出這位女性的肖像,研究人員使用了從她頭骨的幾張現有計算機斷層掃描片中收集的數據。為了替換缺失的部分,研究團隊利用了2018年編制重建頭骨時的統(tǒng)計數據。在創(chuàng)建數字面孔時,他們還參考了現代女性和男性的CT掃描片。
研究人員稱,最引起他們注意的是面部結構的堅固性,尤其是下頜骨。當考古學家發(fā)現這個頭骨時,第一批分析專家認為它屬于一個男人,正因為堅固的下巴與當前男性人類特征相符。
有了基本的臉部輪廓后,研究人員首先生成了一張沒有著色(灰度)、閉著眼睛、沒有頭發(fā)的人像。之后,他們創(chuàng)造了一個帶有色素皮膚、睜開眼睛、有頭發(fā)的推測版本。第二個版本的目標是為普通大眾提供更容易理解的面孔,最終呈現在人們眼前的是一個有著深色卷發(fā)和棕色眼睛的栩栩如生的女人形象。
- 21-12-30科研人員研發(fā)出水面智能保潔無人子母船系統(tǒng) 搭載動態(tài)避
- 21-12-31迄今最輕鎂同位素誕生
- 21-12-31我國瞄準智慧育種4.0時代進發(fā)
- 21-12-30研究人員開發(fā)出可自修復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運行500小
- 21-12-30氣候變暖影響下,這種動物或將面臨“性別失調”
- 21-12-31控制調節(jié)性T細胞發(fā)育的生化“開關”找到
- 21-12-30韋布發(fā)射升空 五大天文任務可期
- 21-12-30“一不小心”活到200歲 太平洋巖魚的長壽秘訣人類可
- 21-12-31埃及法老木乃伊首次“數字化解封”
- 22-04-20超聲波為水下儀器和人體植入設備充電

